新课程(中)
主办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
国际刊号:1673-2162
国内刊号:14-1324/G4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9435 人次
 
    本刊论文
关于新课程数学教学的思考

一、用教师的观念改变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现在有许多人都在思考:在数学领域,为什么从小学到中学,都是中国人领先,可到了成年以后,我们的研究成果怎么就不如别人呢?有人说,中国水平和世界水平,只差“一步”,这“一步”是什么呢?我认为是我们传统的课堂主要采取的方法是“满堂灌”――让学生多听一点;教出的学生是“记忆型”――学生的大脑都成了知识的仓库。但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却是数学的运用与创新,这需要学生去主动探索。所以教师要改变以往利用单一的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教教材,要注意角色和方式的转变,由台前转至幕后,由主宰变成主导,同时积极实践多种教学模式,博采众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学生也要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变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学习过程。
  
  二、要遵循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和需求
  
  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正趋于成熟期,对事物充满着好奇,又有自己的想法,有时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不愿在公开场合表达。
  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应设置有效的三维目标激发提升,设置贴近学生的情境激发兴趣;设置有悬念的问题激发参与;设置开放的问题激发讨论;设置有挑战的问题激发独立思考;设置抽象的问题激发理解。进行这些设置,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可能的发展水平,准确定位有效的教学目标;精心设置导入,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正确把握问题的难度、坡度和密度,让学生努力后能接近或达成目标;以适当的调控营造和谐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度。
  
  三、要让学生意识到知识不仅是目的。更是一种手段
  
  以往的数学教学让学生仅有一种做题的感觉,做题是惟一目的。现在的数学教学要力争让学生意识到一些知识是掌握另一些知识的工具,而学生的兴趣、注意力和知识的牢固性,归根结底都取决于这一点。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知识的展现过程让学生发现知识和知识之间的递进和交融。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像园丁不断培植着一颗颗小树苗,并不断茁壮(每一板块知识),直至长成一片地下经脉相通的树林,最终能将不同板块知识加以整合,能用创新的思维来思考问题;同时通过知识的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体验到一种无可比拟的人类自豪感,感觉他们就是事实和现象的驾御者,在他们手中,知识变成了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四、要关注教学方式的变革,更要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进入新一轮课改以来,课堂教学方式在发生显著的变化,但不可否认也有为热闹、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过分追求表象的现象充斥着我们的课堂。
  
  1.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要讲究课堂效率
  我们经常会看到在国际性的数学竞赛中,中国学生的成绩遥遥领先,这肯定得益于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不应该把原有的教学模式直接否定,而应该在知识的生成和双基的训练之间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点。笔者曾听过一节《两平面垂直》的大型公开课,教者通过教具让学生充分讨论参与到二面角的定义生成过程,并通过变化发现特殊情况一两平面垂直,再由学生合作证明了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到此下课铃声响起。虽然从情感体验上整节课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一定的训练,探知的情绪高昂,但知识的生成还不够完整,概念的内涵还没能得到真正的理解,更淡不上巩固知识,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我们教学追求的最基本的目标。从这一点来看,这样的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学并不是成功的方式。应该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找到传统教学与主体教学合适的结合点,要把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在关键点的生成,要成为有效性的主体发挥,同时也要注重基础的训练。
  
  2.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已成为数学课堂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运用着这一学习策略。表面上,这一过程学生的讨论很热闹,有生生、师生的互动,但这种活动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要教师加强组织和指导。首先要重视合作内容的实效性:(1)凭学生自己之力难以探究、独立解决;(2)学生思路较多,不统一。其次要防止出现两极现象:①个别思维较好的学生主宰着讨论的过程,变成好学生的一言堂;②出现个别基础差的学生怠工现象,享受他人成果,乘机开小差。另外,既然是合作讨论,就要鼓励学生的新思路,不能拘泥于教师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想法,否则长期这样会影响到学生讨论的热情。
  所以要发挥合作讨论这一教学方式的有效性。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1)必须合理选择讨论的内容,例如,新知的学习、生成,习题课的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并产生共鸣和冲撞;(2)同时要多加巡视,防止出现个别的惰性学生,并改变评价机制,对思路活跃、思路独特的学生进行表扬并作为平时表现评价的参考;(3)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分析、总结的引导。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兵教兵”、“兵带兵”、“兵促兵”的效果。
  
  3.有效实施提问、板演
  为了体现学生的参与、主体意识,提问和板演也成了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无效、低效提问有时让提问变成了一种形式,要么是没有丝毫难度的问题,要么学生的回答只是理解学生简单的叙述;板演有时由于个别学生的紧张而导致挂黑板,使得下面的学生无事可做,变成看客。
  对于提问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而不是上课时的即兴发挥。学生的回答也不应仅仅简单复述,而应回答对题目关键点的理解和突破,对条件的有效挖掘,对所求问题的思考思路,以及对问题的总结。对于板演,笔者建议在理解新授知识时,可以让学生板演,从中发现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以免影响日后的相关知识点的应用。
  总之,教师在改变着课堂教学方式的同时,不能仅仅追求表象,把表面的热闹作为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惟一依据,更要关注学生深层次的思维灵动。当然能够通过教学方式的变化让学生思维积极动起来,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完成知识的掌握,那是我们每位教师在新课改形势下永远的追求。让我们透彻领悟新课程教学理念,并指导教学的各个环节,朝着新课程教学目标扬帆前行!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新课程(中)》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新课程(中)》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